生成式 AI 的出現,帶來了創新與便利,但在資安領域,它同樣也衍生出不少潛在風險。這些風險不僅影響個人使用者,也可能對企業、政府甚至整個社會產生長遠的挑戰。
生成式 AI 可以製作極為逼真的影像、聲音與文字。這雖然為娛樂產業帶來新契機,但同時也可能被用來偽造新聞、散播假訊息,甚至冒充特定人物進行詐騙。對於資訊真偽的判斷,將成為一大挑戰。
過去的釣魚郵件往往語句生硬、容易被識破;但透過生成式 AI,駭客能快速產生自然流暢、針對性更高的內容,讓使用者難以分辨真假,增加上當受騙的機率。
有些生成式 AI 模型能生成程式碼,這對開發者是便利,但若被濫用,駭客可能利用它快速產出惡意軟體或漏洞利用程式,加速攻擊手法的演進。
AI 模型需要大量數據進行訓練,其中可能包含敏感資訊。如果數據處理不當,可能導致隱私洩漏。而且,若模型被駭客竊取或操控,可能被用於不法用途。
過去只有技術高超的駭客才能進行複雜攻擊,但隨著生成式 AI 工具普及,任何人都可能利用 AI 輕易發動攻擊,導致網路犯罪數量增加。
總結:
生成式 AI 在資安領域的風險不容忽視。它不僅提升了攻擊的效率與真實性,也降低了攻擊的門檻。未來我們必須同時關注技術的管控與倫理規範,才能在享受 AI 帶來便利的同時,有效降低潛在威脅。